2005年1月6日,上任仅4个月的东信股份总裁潘水苗向市场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成绩单:该公司董事会当日发布公告称,经过初步测算,2004年,公司预计将实现全面盈利。
37岁的潘水苗受命于东信股份的临危之际。是时,东信股份(600776)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证券交易所做了特别处理,东信面临的残酷现实是,如果2004年仍然未能实现盈利,公司将面临退市的风险。
在这个对国内手机企业而言只要生存下来就是胜利的寒冬,潘的到来,无疑给东信股份注入了一线生机。
开始盈利
东信股份200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04年1-9月份,东信股份实现净利润 48?789?949元,其中主营业务利润271?592?304元,每股收益0.06元,销售毛利润率12.75%,从财务数据上看,曾经巨额亏损的东信股份开始转向利好。
东信股份是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2001年,一向以偏重提供通信设备系统的东方通信,宣布实施重大战略转移,战略重点倾向于移动终端产品。然而,东信股份的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2002年,正是国产手机厂商发展的顶峰时期,与东信一样位于浙江的波导股份(600130)当年年报显示,实现净利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216.91%;而东信则亏损2亿多,到了2003年上半年,亏损数值甚至达到了6.39亿元之巨。
与其他同一段时期转型做手机的企业,如波导、TCL相比,在过去的两年里,东方通信明显落在了后面。为什么在行业不景气的2004年,东信反而能够生存下来,取得盈利?
2004年8月,继2003年8月郑国民接替施继兴成为普天东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之后,东信集团内部进行了又一次较大的人事调整,其中,37岁的潘水苗担任东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潘的到任只有一个理由:重振东方通信。
潘水苗解释道,国内手机企业在2004年遭遇到的一些问题,事实上东信股份早两年前就遇到了。因此,也能够先于其他企业,把一些暴露的问题做了处理和解决,虽然这是以过去两年亏损为代价的。所幸的是,2004年开始,东信股份就可以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这也是为什么公司能在2004年逆势而上,反而取得良好业绩的原因。
潘认为,在国内手机企业销售情况比较好的前两年,企业普遍追求规模效应,在不变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规模越大,利润就越高。但是,从2004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内手机企业由于国外品牌的反击而使销量受到了抑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提高毛利润率,才能覆盖固定成本,保持利润不下滑。
“所以,下半年,东信一直在提高毛利润率、提升效率上下功夫。”潘水苗说。
瞄准智能手机
说话带着明显江浙口音的潘水苗看上去似乎更像个学者,有着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背景的他谦虚地自称对手机行业的学习“才不过四个月”,但由衷地感到“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
2004年8月27日正式上任以后,潘水苗开始了循序渐进的改革。
首先,是渠道策略的调整。长期以来,和国内其他手机企业一样,东信股份在手机销售渠道方面偏重于社会渠道,而随着国外厂商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和销售渠道的下沉,国内企业不得不做出新的调整。10月份,东信股份公司专门成立了大客户部,加强了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大型连锁超市的合作。
技术出身的潘水苗比谁都懂得研发的重要性。潘透露,在他上任以后,和国外设计公司的合作大大增强,东信也在积极寻求发展战略合作伙伴,但他同时表示,这种合作目前还是侧重于业务方面,而非资本层面。
2005年中国的国产手机应该怎么走?走海外市场?做3G终端?还是加强产业链整合?
潘水苗对东信的定位是,细分市场领先战略。
潘认为,2005年智能手机会增长很快,现在智能手机的价格很高,需求不大,但是如果把价格降到2000元以内,就能把用户群扩大,市场需求就会很大。但在智能手机上,国外品牌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愿降价,这当中,就给国内企业提供了机会。
潘水苗进一步透露,今年东方通信将推出20多款手机新品,其中,50%以上是智能手机。
“往上走”是东信的策略,事实上,这也是国产手机企业在遭遇惨淡经营后努力寻求的突破口。除了多普达、宇龙这两家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智能手机生产的企业以外,波导、联想、CECT、夏新等企业已经紧密跟进,分别在2003年、2004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型手机,并开始占领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约10%的份额。
但智能手机的高端定位无疑对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的国内手机企业提出了挑战。潘水苗也承认,凭借东信当前的研发实力,在智能手机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半年的时间差距,“但是我们还是有一定竞争实力的”。
新闻链接
国产手机业“过冬”
2004年,国产手机普遍遭受重创。中科健(000035)、夏新电子(600057)、 TCL(000100)、深康佳(000016)等手机类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业绩预亏和利润下滑公告,国产手机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顶峰开始下滑。如何与国际品牌竞争,走出严冬,是大多数国产手机品牌当下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