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手机: 曝谷歌G1留后门 手机内置远程删除程序点评
  • 4楼 Re: Google手机: 曝谷歌G1留后门 手机内置远程删除程序
  • Google手机前景分析进军中国为时尚早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oogle首款手机G1
    在Google刚刚迎来10岁生日后不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Google首款手机G1于美国时间23日早上10时30分(北京时间23日晚10时30分)正式发布。此番互联网界精英强势进军移动通讯领域,还将开放源代码的Android移动平台带到全世界用户的面前,此举究竟有何战略布局考虑,对于手机界会带来哪些震撼呢?
    首款Google手机G1发布会现场 在首度曝光Google将出手机的时候,很多人对Google没有手机制造和相关营销的经验表示担忧,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到Android被爆出是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Google的真正用意。运用自身产品在互联网中的优势,Google开发Android平台显得游刃有余,而在终端产品中Google选择与上升势头强劲的台湾宏达(HTC)合作,可谓是明智之举。事实上对于首款Google手机HTC G1,无论业内人士还是网友均对其造型设计有不错的评价,或许和苹果iPhone的简约与超薄相比,G1在时尚指数上有一定差距,不过采用在国外较为讨好的全键盘设计为产品挽回了不少分数。

    谈到Google手机的优势,外在的造型和设计绝对不是重点,Android平台到底能为广大用户带来什么才是关键。在G1的发布会上,Google现场演示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手机应用,首先是不亚于苹果iPhone的华丽UI界面,自由度更高的触控方式则诠释了手机超炫的操控性,加上QWERTY全键盘的附体,无疑迎合了更多用户的使用习惯。
    运行速度也是Google手机G1的强项之一
    运行速度也是Google手机G1的强项之一,尽管其核心处理器的频率以及内存搭配并非最顶级的配置,但在Android平台中有着畅快淋漓的速度表现,许多试用过该机的人均对其流畅度赞不绝口。有了速度的保障,G1对于其它丰富应用自然游刃有余。另外据悉,Android平台对于手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并不高,因此不会出现Linux平台那样门槛较高的尴尬局面。
    而到了无线应用演示部分,G1自然凝聚了Google在互联网应用中的多项精髓,强大的Google搜索引擎将为手机带来无地域限制的便捷搜索,基于Chrome则带给用户精彩的网上浏览体验,而与电脑端、网络端无缝连接的Gmail服务大大方便了移动电邮的处理,至于Google Maps功能除了发挥原有优势之外,在G1中还能实现身临其境的街景导航服务,令手机定位导航功能达到了空前的强大。
    除了上述这些之外,Android平台特有的Android Market软件、游戏下载服务更为Google手机G1的功能扩展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平台。同比苹果iPhone相对封闭的系统和软件扩展而言,Android平台给予的开放源代码让程序开放人员拥有更广阔的才华施展空间。事实上免费开源已经成为Android平台的亮点,比起其它主流手机操作系统也是不可忽略优势所在。

    理智看待首款Google手机G1存在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Google手机和Android平台的优点,并不代表产品完美无缺,对于首款G1暂时所存在的不足也值得在这里总结一下,首先G1没有标准的耳机和USB接口,不能方便地连接标准的耳机,甚至缺乏A2DP(蓝牙立体声输出);其次G1的摄像头没有配备闪光灯与***镜,视频录制也不支持;而在商务应用部分,G1不能直接对微软Office文文档进行编辑,无法兼容主流的PC直接同步方式,同比Symbian、Windows Mobile系统的智能手机是个劣势。
    作为新生事物,对G1以及Android平台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理智看待,而且作为智能操作系统,借助第三方软件加强和完善往往也能收到非常不错的成效,况且G1只是Android平台的试水之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代表以后也会重蹈覆辙,所以对其不足并不宜一棒子打死。
    冲击主流智能手机操作平台格局
    结合Google的多项技术优势以及更先进的理念,免费开放源代码的Android平台被行家们寄予厚望。有调研公司预测Google手机G1第四季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将达4%,但要指出的是G1要到10月22日才会以179美元的捆绑价上市,也就是说从零到4%的市场占用率只需两个月多些的时间,倘若真能在短期内取得预期的突破,Android平台不久后对主流智能操作系统手机平台的格局将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甚至引发开放性标准的革命。
    理智看待首款Google手机G1存在的不足
    说了那么多Google手机和Android平台的优点,并不代表产品完美无缺,对于首款G1暂时所存在的不足也值得在这里总结一下,首先G1没有标准的耳机和USB接口,不能方便地连接标准的耳机,甚至缺乏A2DP(蓝牙立体声输出);其次G1的摄像头没有配备闪光灯与***镜,视频录制也不支持;而在商务应用部分,G1不能直接对微软Office文文档进行编辑,无法兼容主流的PC直接同步方式,同比Symbian、Windows Mobile系统的智能手机是个劣势。
    作为新生事物,对G1以及Android平台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理智看待,而且作为智能操作系统,借助第三方软件加强和完善往往也能收到非常不错的成效,况且G1只是Android平台的试水之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代表以后也会重蹈覆辙,所以对其不足并不宜一棒子打死。
    冲击主流智能手机操作平台格局
    结合Google的多项技术优势以及更先进的理念,免费开放源代码的Android平台被行家们寄予厚望。有调研公司预测Google手机G1第四季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将达4%,但要指出的是G1要到10月22日才会以179美元的捆绑价上市,也就是说从零到4%的市场占用率只需两个月多些的时间,倘若真能在短期内取得预期的突破,Android平台不久后对主流智能操作系统手机平台的格局将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甚至引发开放性标准的革命。

    探讨Google手机中国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市场总是各大洋品牌极力想争取的,新势力之一的苹果是这样,而Google也是如此。福布斯网站预计,对于中国市场的争夺,Google将比苹果更有优势,关键在于基于Linux平台的Android平台提供免费或开源的软件,符合中国“国情”。但我们分析实际情况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免费以及开放源代码的确是Android平台的优势,然而多年来Linux的免费和开源之路在中国走得并不畅顺,另外Google手机的经营模式也与国内主流手机产品的销售方式大相径庭,正是这个重要原因导致苹果iPhone进入中国之路仍未明朗,Google手机若要登陆中国,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必须好好研究。

    首款Google手机G1发布会现场 Google手机179美元的捆绑价折合人民币不过是1200多元,然而和苹果iPhone一样Google手机是需要与运营商签订合约才能以这个价格购得的,国内消费者若要得到该机估计得花费超过2000元人民币。另一方面,Google手机功能强势所在的互联网应用在中国大陆暂时未能完全发挥出来,Google Maps、街景导航服务因地域差异在国内的威力也将大打折扣,再加上国内用户对QWERTY全键盘机型不如外国人般的狂热,G1在中国***中的吸引力也许不会太高。

    首款Google手机G1 在中国电信重组、中国政府力推TD-SCDMA的大环境下,Google手机未来会以何种姿态进入中国?如何进入中国?由于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现在来看尚为时过早,短期内冲击国内手机市场的格局也不大现实,对于福布斯网站的言论我们不敢苟同。
    目前为主,已经有包括摩托罗拉、LG、三星、宏达(HTC)、T-Mobile、中国移动、NTT DoCoMo等在内的34家公司加入Android移动平台联盟,随着HTC研发的首款Android平台手机G1的正式发布,Google手机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开放源代码、力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Android平台成功把握住智能手机未来发展的趋势,改变目前智能手机的格局相信只是时间的问题。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我们自然希望继G1之后能有更多的Google手机接踵而至,也期待各界一同努力,早日铺平Google手机登陆中国的道路。
  • 作者:ALLAN 2008-10-17 19:00:00
  • 3楼 Re: Google手机: 曝谷歌G1留后门 手机内置远程删除程序
  • Google手机今日发布,新功能揭秘
    预计售价2500

    Google手机的其他相关功能还包括内置一系列的Google应用程序,包括Gmail电邮、Docs文书处理、Maps地图以及Chrome浏览器,并有全球卫星定位功能。此外,按照相关说法,首部Google手机的官方名称为HTCG1,并配备了一块可视面积大约为3.17英寸26万色HVGA(480×320像素)分辨率的触摸屏,内置310万像素摄像头和528MHz的Qualcomm MSM7201处理器,拥有128MB ROM和64MBRAM内存空间,并支持存储卡扩展。而手机的尺寸则为117×55×16mm,重量达到了158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与美国存在大约12到15小时时差,因此全球首部Google手机揭开神秘面纱的真正日期将是北京时间9月24日。
  • 作者:晕 2008-10-17 17:21:00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点评
字数0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